找到相关内容109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万法唯识,醒梦一如[堪布益西彭措]

      娑剌拏王的梦境,是讲古印度有位娑剌拏王,容貌端严,后来出家做了迦旃延的弟子。   一次,迦旃延和他一起到阿槃地国境内的深山里修道,他在另外一处坐禅。   这时阿槃地国的钵树多国王带领一群宫女来到山中游乐。宫女们见国王长得端正,都围拢来观看。钵树多王见到之后,怀疑道人有淫欲心,就过来审问说:“道人!你是阿罗汉吗?”   娑剌拏王说:“不是。&...

   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

    唯识|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20292233981.html
  • 村民自发修护千年古刹---新密市法海寺

    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,寺名为宋真宗所赐。据密县志记载,当时浙江余姚有位大户人家,晚上做了一个梦,梦见自己建造了一座寺院和塔,家人和后代也由此得到保佑。梦醒后,他派人四处寻找,最终发现此处与梦境中景象相吻合,就...

    佚名

    |法海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3/08294435968.html
  • 十牛图

    禅宗假借牛为心性的意象,牧牛如牧心,以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...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,诗人善取柳、竹、鸟、马、月、石、山水,乃至黄昏、梦境为意象,将之拟人化、象征化,对应自己的人格情趣。譬如李白笔下的月,陆游诗中的梅,仿佛诗人自己的化身;提起菊花,便联想起陶渊明“繁华落尽见真淳”的身影。  佛教喜以莲华为象喻,譬如眼睛清净无染如莲目,辩才无碍为舌灿莲华,涅槃境界无漏无住如莲华“出污泥而不染,...

    依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1440990.html
  • 新译散体二十颂

    体性之中,就没有渐次之行。如果是同时,就没有至与不至。也没有很多间事,就不应当有看不见的细物。   16.现觉就像处于梦境等的情况之中,当有现觉的时候,这种外境是看不见的,怎能认可有境的现量性呢? 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2941318.html
  • 比如寺庙基址选择的传说

    长。为了进一步证实理想的寺庙地基,求旺查巴活佛欲念夜间能做个梦,通过梦境看有无征兆和启示。  是夜,求旺查巴活佛一觉醒来,结果什么梦也没有做,感到非常遗憾,怏怏不乐。他穿好袈裟,蹬上鞋,下意识地扎鞋带...

    李占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4641634.html
  • 修行的真谛

    都帮助不了你,于是,修行人应该知道,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,这是修行的耻辱,甚至,这是闻思的耻辱,没有投入修行,或是表面的修行,这是镜子上的雾气,维持不了多久。 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,当喜悦...

    法王顶果钦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4243353.html
  • 致中和

    学道,以颜子的成绩最优,颜子不迁怒,尚不能不发怒,可见中和的[中]字也非常难学。因为无论何人,不能不与环境接触,一触便生情感,即使在梦中,仍与梦境接触,而发喜怒哀乐之情,所以,不发喜怒诸种情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2945660.html
  •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

    境界是在梦里就觉悟了「我在作梦」,眼前的境界全是梦中境界。所以,觉悟没有离开梦境,还继续作梦,但是已经清楚「我在作梦」,就是在作梦时唤醒梦中人。   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十法界,如《普门品》里...

    惊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5053574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里的成语

    的。 “梦幻泡影”指的是梦境、幻术、水泡、影子,用来比喻空虚且易破灭的幻想。“电光朝露”指的是雷电的闪光和早晨的露水,用来比喻存在不了多久的事物。  《金刚经》里还有一段劝人多行布施的经文:“若有善...

    朱瑞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0253981.html
  • 无常当中观乐观

    相反,无常给人的是一种紧迫感、是一种自我觉醒,陷入无常的悲观慨叹中,就如梦境一样,地狱天堂、得意失意交替演绎,在患得患失间不知多少次迷失了自己。认识了无常,冷静思考、正确思维,善加利用,在无常中寻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4854402.html